9月16日下午,质量监测与评估中心在西区行政楼C517成功举办迎校庆70周年特别活动——“全息化智能化教育质量讲坛”首场讲座。讲座邀请重庆市教育评估院高教所所长董小平博士,围绕“产出导向人才培养体系与质量评价”主题做培训和分享。讲座由质量监测与评估中心主任姜孟主持,各教学院系领导、专业负责人和教学秘书等教学管理人员参加了活动。

讲座现场
董小平从产出导向教育基本理念、产出导向人才培养体系和产出导向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三个方面展开讲座。首先,他就内涵特征、实施原则和通用实践全面阐释了“产出导向教育”的核心要义。他指出,在人才培养体系生成和评价的过程中应以学生的学习成果、行业产业发展需求和毕业生能力要求为导向,合理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采用匹配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配置足够的软硬件资源,保证毕业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的达成。随后,他依据“反向设计,正向施工”的基本思路,从培养体系、专业要素和专业标准三个维度,系统介绍了“产出导向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环节中的运用逻辑。同时,他以临床医学专业为例,从目标定位、毕业要求及指标点设计、课程设计、毕业目标达成度评价等方面,深入剖析了产出导向教育理念在教学顶层设计和质量评价等环节的实际应用。最后,董小平所长结合临床医学专业实例,详细讲解了产出导向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法。他强调,在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实操环节,必须遵循“强调科学机制,遵循产出导向,紧扣预期结果,瞄准专业改进”四大原则,重视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与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的契合程度,逐步建立产出导向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姜孟在总结中高度评价了讲座的内容和意义。他指出讲座有理念,有实例,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既务虚又务实。讲座从教育理念、人才培养和自我监测与评价三个层面,深化了我校教学管理人员对产业导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和评价机制的理解,开拓了眼界,激发了对教学管理实践的反思。
此次讲座的成功举办标志着我校“全息化智能化教育质量讲坛”活动的正式启动。据悉,“全息化智能化教育质量讲坛”是学校质量监测与评估中心紧扣教育评估现代化目标,创新质量评价理念,强化信息技术手段应用,立足“四位一体”校内质量保障机制,推进全息化智能化教育评估监测机制建设的重要平台,评估中心将依托该平台加强教学管理队伍的交流与学习,提升我校教育质量管理工作水平,推进我校质量文化建设。
图/文:质量监测与评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