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讲坛青年教师学术能力提升专题讲座(六)体认翻译学的理论与实践——基于新文科与体认语言学的思考

发布日期:2022-09-29 来源: 点击量:[ ]

【字体: 】【 打印此文

2022年9月27日14:30,由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翻译学院、科研处联合举办的青年教师学术能力提升专题讲座(六):体认翻译学的理论与实践——基于新文科与体认语言学的思考,在立德楼C216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由体认语言学专委会会长、中国翻译认知研究会顾问、博士生导师王寅教授主讲,翻译学院院长李金树教授主持,全校60余名师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王寅教授依据新文科的思路,从国内外语言学方向的研究生培养中普遍存在的三大严重缺陷提出问题,并以此提出了相对应的三大解决思路:以“西方哲学发展史”为基本线索,系统梳理各时期相应产生的语言学流派和翻译学流派;将前沿性后现代哲学与认知语言学(CL)相结合,尝试构建我国本土的体认语言学(ECL)和体认翻译学;将“体认语言学”的基本研究思路扩展到其他相关领域,构建体认研究的学科体系。

随后王寅教授融合西方哲学与翻译简史,并依据“翻译即交际”新解翻译简史,强调了哲学对于翻译理论研究的重要性,指明了体认翻译学是基于体认哲学与ECL的翻译观,我们应“顺着哲学的藤,摸一摸语言学的瓜”。

从后现代哲学、认知科学、认识翻译学简史、体认翻译学的理论来源、基于ECL核心原则的体认翻译观、体认翻译学的权宜定义等几个方面,王寅教授循序渐进地表达了后现代哲学视野下的体认翻译学,并通过红楼梦的成语和歇后语英译等例解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

最后,王寅教授指出,新文科的主旨在于:跨界联合,并肩前行,而体认语言学和体认翻译学则是对“跨学科”的最佳体现。ECL旨在透过语言现象看到其背后的体认机制,其核心原则“现实—认知—语言”同样适用于翻译研究。据此,翻译就不仅是语言层面的活动,必然要审视其后“认知”和“现实”两要素。因此,翻译学和语言学两界应加强合作,携手共建“体认翻译学”,尝试将其全面应用于解释翻译现象和事实。

李金树教授用“有理有据、视野宽阔、激情四射、高瞻远瞩”16个字高度总结了王寅教授的讲座,并希望大家要领会和增强王寅教授所强调的方法论意识、创新意识和融通意识,助力学校新文科建设。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学校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壮志路33号四川外国语大学 联系电话:023-65385238
版权所有@四川外国语大学 渝ICP备12001534 渝公网安备 50010602500177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