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张克定教授莅临我校畅谈空间关系构式前沿研究

发布日期:2013-06-08 来源: 点击量:[ ]

【字体: 】【 打印此文

2013年6月5号上午10点,河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张克定教授在我校东区宏文楼1-2室作了一场题为“简论空间关系构式”的学术报告,报告由我校刘玉梅教师主持。我校各个年级语言学专业方向的研究生、我校王寅教授、赵永峰博士及部分青年教师到场聆听了报告。
张教授开篇针对“空间”这个概念提出了如下几个问题:空间是如何被感知的?空间是如何被表征的?空间是如何被处理的?空间是如何被谈论的?张教授认为空间、认知和语言这三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我们不仅仅会把空间作为对象来思考(think about space),而且还会把空间作为工具来进行思考(think through space),这些观点与认知语言学的基本原则“现实—认知—语言”不谋而合。基于这些观点,张教授又进一步提出了两个问题:空间关系如何形成?语言如何表达空间关系?
带着这些问题,张教授接下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论述:1)空间与空间关系;2)空间参照框架;3)构式与空间关系构式;4)空间关系构式的意义建构;5)意义建构模式。张教授认为,空间与空间的关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三种:绝对空间—相对空间、先验空间—经验空间、社会空间—自然空间。人们对客观事物进行认知时,总是习惯于通过不同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来对其进行认识以及描述,将一物视为参照点来认识另一物。根据人们认知方式的不同,不同学者对空间参照框架进行了不同的分类,levinson将其分为相对参照框架、固有参照框架和绝对参照框架。张教授进一步指出,空间关系构式是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在空间中相互关系的构式,是构式的一种。空间关系构式大多是短语性或小句性的。空间关系构式可分为:空间方位关系构式、空间移动关系构式、存现性关系构式和假想移动关系构式。张教授还通过举例分别解释了这四种构式。他认为,空间关系构式意义的确定要受到规约和语境的限制。最后张教授展示了一个解释空间关系构式及其意义建构的模型。空间关系构式作为构式的一种,很好地说明了人的主观性在认识事物以及形成语言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讲座最后,同学们就自己的疑问积极地向张教授讨教。张教授就讲座后同学们认真好学的态度赞许有嘉:“川外的研究生对语言现象非常的敏感,同学们的提问也印证了我原有的假设。”
据悉,本次报告内容是张教授近几年国家社科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在讲座中,张教授以严密的逻辑推理、生动形象的例子,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呈现了空间关系研究的新思路,让我们领略了其研究的完备体系、独特视角和新颖方法。


讲座现场
图/文:科研沙龙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学校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壮志路33号四川外国语大学 联系电话:023-65385238
版权所有@四川外国语大学 渝ICP备12001534 渝公网安备 50010602500177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