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上午,"语言智能大讲堂-交叉学科讲坛"在四川外国语大学语言脑科学中心401报告厅举行。此次活动特邀天津理工大学陈彧教授做学术报告,报告主题为:“语前聋人病理语音生成机理、感知策略和语言康复系统研制“。报告会由程凯文副教授主持。
陈教授首先对语前聋、健听人、耳聋等级、人耳基本构造和工作过程等基本概念和背景知识作了简短介绍,随后从基础研究—工具研制—应用拓展三个大方面报告了他们团队在理论研究和应用开发方面的研究进展。在基础研究方面,基于超声和EMA的舌体发音运动跟踪研究发现聋人对汉语四个音调的第一、四声感知较第二、三声更容易,但有性别差异,女生感知能力比男生略强;基于眼动跟踪技术的视听整合策略的研究发现了聋人注意力分布的嘴部优势,而健听人则具有眼部优势,并探讨不同方言类型对这种策略的影响。在工具研制方面,陈教授团队已开发出基于鼻翼振动检测的普通话鼻、边音可视化发音训练系统,基于面部点位三维检测的自动唇形运动跟踪系统以及语音生成和感知过程相关的研究设备和评测工具。在应用拓展方面,陈教授团队还分享了他们在语言康复训练教具、有声益智玩具和特殊儿童友好空间环境的设计和制作方面的进展。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工具和系统已经被相关语言(语音或听力)康复企业购买使用,产生了可观的转化价值。最后,陈教授阐释了打破学科专业壁垒,推动文、理、工、医等学科交叉融合的必要性,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在科研团队、人才培养和校企合作方面分享了很多经验和具体措施,体现了智慧语言康复科研工作者对社会特殊人群的深深情怀。
陈教授讲座内容逻辑缜密,语言幽默诙谐。他与在座师生交流气氛热烈,交流内容既有关于研究范式和实验设备等学术方面的答疑解惑,也有对于高校科研人在保持积极科研态度、发扬关爱特殊人群情怀等情感方面的共鸣。最后,姜孟院长对本次学术讲座作了精彩总结,鼓励我校师生立足自身实际,紧跟语言智能的学术前沿,坚持跨学科发展思路,树立应用型科研信心。
本次学术活动对于助推我校(院)智慧语言康复学科专业建设,促进语言学、病理学、计算机及人工智能等学科的交叉融合,破除“五唯”思维,加快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结合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语言智能学院
语言脑科学研究中心
川外学坛(联合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