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沙龙】第58期---基于efg模型分析英语wh-qa语对的图示-例示实现机制

发布日期:2014-06-16 来源: 点击量:[ ]

【字体: 】【 打印此文

2014年6月9日晚上,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曾国才博士来到川外科研沙龙,基于他的博士论文,他给同学们作了题为“基于efg模型分析英语wh-qa语对的图式-例示实现机制”的精彩的讲座。讲座由刘玉梅教授主持,王寅教授、廖巧云教授、重庆交通大学舒红菱副教授等以及众多研究生共同参与本次讲座。
这次沙龙活动共分为两个主题。科研沙龙的交接活动是第一个主题。首先是由科研沙龙前会长吴小松学长对2013-2014年科研沙龙的工作进行总结和思考。他简单介绍了科研沙龙成立的历史,回顾过去的一年里我们举行过的一系列沙龙活动,衷心地感谢领导一路关怀、老师的大力支持以及同学们的积极参与,并对以后的工作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紧接着,新一任会长万婷婷携新一届沙龙成员走上讲台,她一一介绍了各部门新的负责人,感谢老师和同学们对新一届成员的信任和支持,并表示将不负领导、老师和同学们的重托,与新一届成员一起,把科研沙龙活动办得越来越好。
然后进行的是,曾国才博士的题为“基于efg模型分析英语wh-qa语对的图式-例示实现机制”的精彩讲座。曾博士首先告诉大家,wh-qa语对是图式-例示认知范畴化机制(si),又讲了他的论文研究对象以及理据与目的。他指出:美国口语wh-question and answerpair是研究的对象;以基于时间的焦点入场模型event-based figure grounding model分析wh-qa语对焦点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认知机制是他研究的理据和目的。接着,他介绍了wh-qa语对的五种研究现状,包括传统语言学研究中的wh-词语的历时和共时描写观,形式语言学研究中的形式观,社会语言学研究中的wh-话轮观,系统功能语言研究中的wh-词语主位观和认知语言学研究中的wh-词语凸显观、认知参照观、边缘构式观。他所研究的语料是基于coca的5426条wh-qa封闭语料。然后,曾博士重点介绍了理论框架:基于事件的焦点入场模型(efg)以解释wh-qa语对的图示-例示机制。在efg模型中,e代表描写的事件,f代表事件疑问焦点,g代表背景和入场。再接着,他进行了wh-qa答语入场后的构式分析和wh-qa的答语语义入场过程要素分析。根据以上的分析,曾博士得出了他论文的初步结论:该论文主要分析了wh-qa语对答语构式的入场基础-ecm,入场过程要素、入场结果的分布和入场的理据。wh-qa语对的si过程就是答语在问句的ecm语义场进行语义定义定位过程,入场过程要同时考虑入场要素:人、事、景(物理情景+概念情景)。wh-qa的si实现方式主要有5类:直接肯定例示(22%)、迂回肯定例示(42%)、语义偏移例示(25%)、直接肯定例示(5%)和迂回否定例示(6%)。最后,曾博士介绍了论文的两个创新点:把认知语法入场理论从单句层面的语符研究扩展到语对层面的语义研究,并为新认知语用学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视角(ecm+subject+context);揭示美语口语wh-问答中语义的图式-例示实现方式、过程要素和认知理据,为汉语的特指疑问句问答系统研究提供新的理论视角。
接下来的问答环节中,刘玉梅教授先是对曾博士的论文在理论创新和理论结合方面给与肯定,又对论文中语料的搜集来源和章节的结构安排中的小瑕疵提出疑问和建议。曾博士详细地说明了语料的来源,并虚心接受了刘教授提出的建议。
廖巧云教授也是表达了对这篇论文的惊叹之情,说听了曾博士的介绍后很受启发和思考,然后又针对论文的副标题和理论框架图中的“speaker”和“hearer”的关系提出讨论。曾博士对廖教授的赞美表示感谢,并与她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王寅教授在不吝赞美之词的同时,就理论框架图给出了自己的意见,并就论文的第5、6、7章的结构安排给出了修改意见。
老师点评后,刘玉梅教授对本次沙龙活动致结束语。她告诉大家要向曾博士学习,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周密谨慎地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争取在学术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有感于本学期最后一次沙龙活动,王寅教授语重心长地对同学们提出了殷切的期盼。他告诫大家:时光飞逝、岁月如梭,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同学们听后醍醐灌顶,更加坚定了好好读书、认真做学问的决心和毅力!

刘玉梅教授主持讲座

吴晓松会长总结工作

新任会长万婷婷携新一届成员亮相发言

曾国才博士生做报告

廖巧云教授做点评

王寅教授对同学们提出期盼
图/文:语言哲学及认知科学研究中心•科研沙龙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学校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壮志路33号四川外国语大学 联系电话:023-65385238
版权所有@四川外国语大学 渝ICP备12001534 渝公网安备 50010602500177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