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4日下午,应四川外国语大学翻译学院邀请,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翔宇领军学者”、博士生导师、高级翻译学院院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副会长,语言服务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司显柱教授应邀莅临我校讲学。本次讲座是川外翻译学院成立十周年系列学术讲座的第三讲,题目为“翻译教学的课程思政理念与实践”。本次讲座由翻译学博士生彭红艳主持,众多硕、博研究生和老师们到现场聆听讲座。
彭红艳主持讲座
讲座开始之前,彭红艳对司显柱教授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并向在座师生介绍了司显柱教授在翻译研究和系统功能语言学等领域取得的卓越成就。讲座开始,司显柱教授介绍了课程思政的含义及意义,指出课程思政是指“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将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到教学课程中来,不但能够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外,还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随后,司显柱教授从总体和个体的层面对语言、话语的价值属性进行分析,并从思政教育角度,将语篇、话语划分为有益性话语,破坏性话语和中性话语。司显柱教授继而将这一分类运用到外语教学和翻译教学中,指出目前国内外英语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材料中存在着一定破坏性话语”“英语的文化或意识形态的载体角色未受到重视”的问题,由此引出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重大实践意义和价值。
司显柱教授讲座现场
之后,司显柱教授强调,翻译材料的选择要考虑到是否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流意识形态相一致的问题,并分别从英译汉教学和汉译英教学两个角度,通过列举具体的实例说明:英译汉教学中教师要自觉树立思政教育和意识形态意识,彰显“文化自信”;汉译英教学要融入思政教育,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勇于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并通过举例介绍了具体的实施方法。
最后,司显柱教授总结道:新时期的高校翻译教学要从只关注微观的、单一的翻译基本技能教学向既教授翻译技能,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中华文化与守护意识形态安全问题转变和过渡。
在问答环节,司显柱教授针对我校师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耐心回答,就英译汉的选材来源,学生甄别能力的锻炼和提高与教师的介入作用,课程思政和思政课堂的关系,思政在课堂中的占比等问题,与我校师生进行了热烈讨论。最后,彭红艳对此次讲座进行了总结,并代表全体师生再次感谢司显柱教授的精彩分享。
师生提问环节
合影留念
图/文:翻译学院硕士研究生 李郡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