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沙龙】第52期:后现代哲学视域中的认知神经语言学进路

发布日期:2014-04-22 来源: 点击量:[ ]

【字体: 】【 打印此文

2014326,教务处处长廖巧云教授应邀,在博文楼四楼学术报告厅为同学们做了一场关于“后现代哲学视域中的认知神经语言学进路”的讲座,本次讲座由刘玉梅教授主持,赵永峰教授与研究生同学共同聆听了本次学术会议。
讲座伊始,刘玉梅教授对廖巧云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对廖老师对待学术的执着精神以及她对科研沙龙的大力支持表示了极高的赞扬和诚挚的谢意。

首先,廖教授从后现代哲学思潮切入,指出后现代哲学思潮是对西方哲学发展过程中的一次深刻的理论反省,其理论发展表现为不连续的、多变的、暂时的和矛盾的状态。随后,廖教授在区别后现代主义和现代主义时,点明了文献回顾的重要性,并鼓励在场学生要发扬推陈出新的精神,不断否定自己,从中进步。紧接着,廖教授阐述了后现代主义思维的主要特征,并指出后现代主义倡导去中心性、创造性与多元性等学术精神,并由此做出延伸,为同学们解读了后现代哲学发展的三个时期,强调后现代哲学注重语言研究的多元性和多维性。通过廖教授的讲解同学们了解到后现代语言学具有跨学科、超学科的性质,以及学科间的“融合”特点。随后,廖教授着重指出了“体验人本观”和“意义体认观”的重要作用,并指出心智是涉身的。在对后现代哲学部分的回顾中,廖教授分析了“体验哲学”的三大原则并指出“sos理解模型”的重要性。

随后,廖教授从认知神经语言学内涵、认知神经语言学的后现代哲学特征出发,深刻剖析了认知神经语言学的发展方向,并指出,语言学不仅需要在内部纵深发展,还要在外部与认知科学的相关学科发生多层次、多维度、动态的交叉融合。在认知神经语言学的后现代哲学特征方面,廖教授从跨学科性、研究方法的去中心性、体验人本性及研究范式的多元多维性四方面,为同学们剖析了认知神经语言学与后现代哲学的关系,深入浅出,娓娓道来。最后,廖教授还强调了思辨性和实证性的相结合对认知神经语言学的重要性。

最后提问环节,三名研究生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与疑惑,廖巧云教授与刘玉梅教授分别给予了耐心解答,刘玉梅老师对廖教授的到来再次表示由衷的谢意,讲座在融洽氛围中结束。

图/文:科研沙龙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学校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壮志路33号四川外国语大学 联系电话:023-65385238
版权所有@四川外国语大学 渝ICP备12001534 渝公网安备 50010602500177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