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8-9日,教育部“德语文学课程虚拟教研室”和四川外国语大学德语学院共同举办了“全国德语文学教学研讨会”,来自浙江大学、北京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等国内诸多高校的四十余名专家学者围绕着德语文学课程教学进行了充分而热烈的研讨。
四川外国语大学副校长严功军教授和教育部“德语文学课程虚拟教研室”主任冯亚琳教授致开幕词,严校长肯定了德语文学课程虚拟教研室成立一年半以来的卓越成效,冯教授认为面临社会经济转型与人工智能挑战的外语教学,要化危机为机遇,虚拟教研室可以发挥跨校跨区域的优势,共建德语文学教研共同体。
随后,浙江大学的李媛教授以“素养导向的德语教学新路径”为题做了主旨报告。她在报告中高屋建瓴地阐述了对时代之变、学科发展以及文学教学的认识。文学教学在思政育人的过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在德语文学“润物无声”的教学中形成中国自信。
北京大学的胡蔚副教授在题为“德语文学之‘学以成人’——北大德语语文学传统与文学教学”的报告中,回顾了北大德语语文学(Philologie)传统,并介绍了当下新时代新文科背景下的北大德语文学的课程设置。浙江大学的刘永强副教授以图片和视频生动展示数字化和人工智能给外语教学带来的冲击,通过他自己主讲的德语现代主义文学慕课案例,阐述数字化时代文学课程面临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四川外国语大学的郑萌芽副教授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将文化学理论融入德语文学课程,以感知和性别为例,阐述了德语文学课堂即述行的文化实践,可以打破惯常的感知机制,开启改变和创造的无限可能。
冯亚琳教授在点评中认为,上午的四场报告互补性很强,强调了文学课程的关键不仅仅是解惑,更是要“生惑”,不仅要培养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更要促进学生的思辨能力。
下午北京理工大学王彦会副教授和张培副教授、华东理工大学万灿红副教授、重庆大学毛亚斌副教授分别用德语文学教学中的具体案例,围绕德语文学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模式和方法展开了讨论。
北京理工大学王彦会副教授以“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和指导”为切入点,指出在论文设计和指导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培养问题意识。在当今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文学与技术的关系也进入教学者的视野中,文学不仅需要理智,也需要情感。华东理工大学万灿红副教授通过对德语文学教学中多媒体的使用情况,把音乐绘画与中国古诗发散式地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对德语文学的兴趣。
重庆大学毛亚斌副教授以重庆大学“德语文学概论”为例,分享了关于德语文学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如:MOOC和SPOC的模式),同时对线上线下的资源建设进行了细致介绍,提出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措施。北京理工大学张培副教授以《艾菲布里斯特》文本分析为例,结合文学文本分析的课程设计,对德语文学课程的互动式教学进行了探究,展现了如何让文学课“活起来”,“动”起来,实现寓“教”于“学”的融会贯通。
随后,郑州大学讲师黄金、重庆大学讲师向璐和上海理工大学讲师丛婷婷分别从诗歌、媒介和“跨”思维的角度,探讨了德语文学教学的多种可能性。
郑州大学讲师黄金在报告中,按照时间线对德语诗歌在德语专业教学中的情况进行了梳理,并介绍了德语诗歌的文学特点和价值,通过不同诗歌的教学案例为德语文学教学的丰富形式提供了借鉴和参考。重庆大学讲师向璐以媒介资源与游戏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新的技术手段以及丰富的网络资源,将游戏融入“严肃的”文学教学课堂,用新思路去贴近在游戏、图片模式下长大的新一代学生,实现了德语文学课堂“严肃”与“活泼”的有效结合,给传统教学模式提供了新思路。上海理工大学讲师丛婷婷以改变传统文学授课课堂模式为切入点,她认为新时期德语文学课堂应该以德语文学鉴赏能力培养为重,应该充分开发学习者的潜力,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来实现德语文学教学的“跨年级、跨科目、跨文化”,这样才能够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德语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需求。
在线上文学课介绍环节,主持人重庆大学毛亚斌副教授提到,在德语文学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坚守学科传统,另一方面也要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变化趋势。之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卢铭君教授详细阐述了微课“德语文学史”的建设情况,每讲6分钟的微课不仅涵盖了德语文学各时期基本流派、主要代表作家及作品,还融入了绘画、作家原声朗诵、电影片花等多媒体素材。四川外国语大学张赟副教授对慕课“德语小说文本分析与解读”进行了介绍,该课程首先介绍进入文本的基本路径和方法,在概念层面上把握文本的形式和内涵,进而将空间、记忆、姿势、教育要素、真实与虚构等理论视角运用到小说文本的解析中。学习者可在平台讨论区与线上答疑时间与授课教师互动。
交流与互动环节由浙江大学研究院庄玮研究员主持,西安外国语大学马琰副教授、重庆移通学院朱惠东副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讲师刘晗、广外商学院讲师潘艳、西南大学讲师唐雪、川外成都学院讲师张光阳和四川外国语大学讲师蔡焰琼等分别分享了各自的教学经验和体会。
最后,四川外国语大学郑萌芽副教授对此次“全国德语文学教学”学术研讨会进行了总结。
供稿:德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