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星讲坛(第 36 讲 、 第 37 讲):华东师大尤海燕教授和北大岳远坤副教授到我校日语学院举办学术讲座

发布日期:2024-11-29 来源: 点击量:[ ]

【字体: 】【 打印此文

2024年11月22日下午,由日语学院主办的“景星讲坛”第36讲在我校西区立德楼C417成功举行。本期“景星讲坛”特邀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尤海燕教授和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岳远坤副教授担任主讲人,进行学术分享。日语学院赵晓燕教授主持讲座,日语专业在校本科生、研究生以及部分专业教师参加了此次学术活动。

首先由尤海燕进行题为“日本古典诗歌的翻译”的学术分享。她主要围绕中国翻译日本古典诗歌的历程以及古典诗歌翻译方面的取舍两部分进行分享。在第一部分,尤海燕回顾了明朝万历年间的翻译史,讨论了日本诗歌的特点和翻译问题,并指出短歌与中国诗歌的差异。同时她还介绍了著名翻译家谢六逸、钱稻孙、杨烈等人的翻译成就以及在古典诗歌翻译上的主张,并指出日语和中文的语速对照存在不对等的问题。

第二部分中,尤海燕对比了《万叶集》和《古今和歌集》中部分和歌的不同翻译版本,通过列举其中的误译现象,提出了关于形式和内容上的取舍讨论。她表示形式应服务于内容,不能为了追求形式而不顾内容的准确性,同时还强调了在翻译和歌中古典文学素养的重要性。

最后,尤海燕结合其翻译著作《乱发:与谢野晶子短歌230》,展现了将古典诗歌译为自由体诗的策略选择,并表示在做翻译研究时要注意文本的甄选;在翻译古典式诗歌时,需注意语言的高雅、流畅度以及内容的准确性。

在会议下半场,岳远坤进行了题为“川端康成《古都》新论:传统何以新生?-兼谈中译本的问题”的学术分享。

岳远坤首先介绍了《古都》第一章《春之花》的故事梗概,小说开头的三段环环相扣,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翻译方面,他论述了小说中的紫花地丁的翻译问题,并对其翻译成紫云英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

接下来,岳远坤介绍了《古都》的故事情节、创作时代背景,以及蕴含的传统文化现象,探讨了日本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展现了传统文化在新生过程中的重要性。其中穿插了优秀的翻译案例,并推荐了高慧勤老师的译本。

在互动交流环节,同学们积极分享参会心得,并在古典诗歌翻译的形式、翻译中的遣词造句、翻译策略的选择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疑惑和问题,两位老师针对同学们的提问进行了详尽地解答。最后,赵晓燕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评议。这一场近三小时的讲座干货满满,不仅为同学们开阔了学术视野,也为今后的学术研究及翻译实践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本次讲座完美落幕。

来源:日语学院

责任编辑:孟霞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学校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壮志路33号四川外国语大学 联系电话:023-65385238
版权所有@四川外国语大学 渝ICP备12001534 渝公网安备 50010602500177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