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我校两项成果获得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

发布日期:2024-07-31 来源: 点击量:[ ]

【字体: 】【 打印此文

近日,教育部发布《关于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奖励的决定》(教社科〔2024〕4号),我校荣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其中,由董洪川教授所著《英美现代主义诗歌与审美现代性研究》获得二等奖,实现我校国家级科研奖项历史性的突破;由王寅教授所著《体认翻译学》获得三等奖,是他继第八届获得三等奖后再获此殊荣。

董洪川教授的《英美现代主义诗歌与审美现代性研究》是同名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在项目结项时获得“优秀”等级,结项后又经过多年补充、修订和认真打磨,其阶段性成果有多篇论文发表在外国文学权威期刊和CSSCI来源期刊。该著作在现代性理论框架内整体观照英美现代主义诗歌,将其置于一个历史和社会大语境中加以考察,从历史现代性到审美现代性的大链条中重新阐明了诗歌潮流的价值与意义。在细致考辨英美现代主义诗歌的生成语境和核心美学诉求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英美现代主义诗歌与历史现代性既互为依存又相互对抗的复杂关系,阐述了英美现代主义诗歌对西方现代性进程带来的种种问题的揭示、反思与批判,努力辨析和阐明了英美现代主义诗歌的认知价值和人文价值。本成果以新的研究视角,整体性考察了英美现代主义诗歌审美创造的历史内蕴和认知价值,突破了以往相关研究过多关注语言层面创新和形式实验等内在性考察的局限,在扎实的文献基础和材料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新观点。基此,本成果将英美现代主义诗歌研究往前推进了一步,对全面深入理解英美 20 世纪文学发展具有重要的学理意义和参考价值。

王寅教授的《体认翻译学》分为两大部分:上卷第1-10章主要论述体认翻译学的理论建构;下卷第11-18章,在上卷基础上论述具体的翻译实践。翻译理论经过“作者、文本、读者、解构、文化、生态”等转向之后亦已出现“认知”转向,认知翻译学和体认翻译学应运而生。前者虽有国外和国内学者提及,但尚未建成系统的、连贯的学科。王寅教授遵循“洋为中用、中西合璧”和“传承、发展、创新”的原则,在研究中努力融入传统西哲、马哲、语言哲学、后现代哲学等,将国外的“认知语言学(CL)”本土化为“体认语言学(ECL)”,且在此基础上拟构了“体认翻译学”,率先提出用“体认原则”统一解释翻译现象,用“体”来说明翻译中的“同”,用“认(十数种体认方式)”来论述翻译中的“异”。这既为我国翻译学界输送了一个全新理论,也为认知/体认语言学拓宽了视野,算是为世界范围内的语言学和翻译学研究开拓了一个新方向。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是我国人文社科领域最具公信力和影响力的重要奖项,每三年评选一次。该奖项是教育部为表彰奖励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取得的突出成绩,展示高校社科界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与实践成果,推动高校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重大举措。近年来,我校持续强调科研立校、学科强校,通过有组织科研推动学校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学校通过不断完善激励机制,深化人文社科研究,学校科研质量得到了持续提升,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奖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学校的学科建设也取得显著成效,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进入全国一流方阵。此次获奖也正是学校多年努力的结果与体现。未来,学校将全面深化有组织科研活动,争取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再出优秀成果。

供稿:科研处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学校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壮志路33号四川外国语大学 联系电话:023-65385238
版权所有@四川外国语大学 渝ICP备12001534 渝公网安备 50010602500177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