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践行“文史哲打通的新文科”和“继承与创新”的科研理念,加快推进高质量“新文科”建设。11月24-26日,由体认语言学专委会与体认翻译学专委会(筹备)、四川外国语大学联合主办,吉利学院外国语言与文化学院承办,多家学术期刊与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协办的第五届体认语言学研讨会暨第四届体认翻译学论坛在吉利学院明德楼102国际报告厅成功召开。此次大会设有两个主会场和六个分会场,国内外著名语言学家与翻译学家以及各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硕博研究生齐聚一堂,聚焦“体认+”内涵,共话“新文科”视域下的体认语言学和体认翻译学创新发展路径,全面提升新时代背景下外语学科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新文科”高质量发展。
杏叶金黄的11月,这场研讨“新文科”背景下体认语言学与体认翻译学创新实践路径的论坛,汇聚了四川大学原副校长石坚教授、天津外国语大学原副校长王铭玉教授、美国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王治河博士、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西南大区营销部总经理伊静波博士以及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等国内著名外国语类大学及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等国内外80余所高校、出版社、学术期刊社的300余名专家学者、硕博研究生,他们从哲学基础、语言本体及学科交叉应用等角度探讨体认语言学与体认翻译学的理论与实践,为体认语言学和体认翻译学创新发展指明方向,为中国语言理论体系的探索和构建以及外语创新人才培养凝心聚力,共谋良策。
吉利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桂琴为论坛开幕式致辞。她表示,本次学术会议是该校西迁以来承办的规格最高、参会人员最多、组织工作最复杂的一次学术会议,是在学校上下深入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之际,聚焦“新文科”高质量发展,推动“新文科”建设走深走实的背景下召开的盛会,希望以盛会为契机,推动学术交流与学术创新,互相交流探索,协同推进外语人才高质量发展,推动体认语言学与体认翻译学研究迈上新台阶。四川大学原副校长石坚教授在致辞中指出,面对大数据和ChatGPT的迅猛发展,“新文科”视域下外语学科创新人才的培养更加注重学生“读、写、思、辨、创”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四川外国语大学教务处长刘玉梅教授受体认语言学专委会会长王寅教授委托致辞,她回顾了体认语言学专委会的发展历程及基于国家“文史哲贯通”新文科背景下的“体认+”系列研究成果,并呼吁广大学者积极响应“思想强国”号召,构建新理论以引领语言研究发展,从过去的“照着说”“跟着说”转变为“想着说”“领着说”,推动世界范围内的语言理论研究和语言教学实践,为中华民族的强国梦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王治河博士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西南大区营销部总经理尹静波在致辞中肯定了体认语言学在语言学前沿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表达了对体认语言学创新发展前景的期待。
天津外国语大学王铭玉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Esther Pascual教授、复旦大学康志峰教授、大连外国语大学霍跃红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廖巧云教授分别以《体认中性符号学“四位一体”刍议》《Conversational metaphors: How language and gesture reflect our embodied, social selves》《体认口译学视阈下学生译员认知灵动与译效研究》《体认翻译学视角下中国古代科学知识英译研究》《体认语言学与语义修辞研究》为题作主旨发言,从符号学、语言学、口译学及翻译学视角,对不同语言现象进行了多层次多维度分析,有效推动了体认语言学和体认翻译学纵深发展。
东北师范大学成晓光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魏在江教授、东北师范大学于林龙教授、湖南师范大学廖光蓉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张智义教授、日本电气通信大学SHI Jie教授、南丹麦大学Sune Steffensen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黄忠廉教授、吉利学院孔令翠教授、美国俄勒冈大学井茁教授、浙大城市学院王慧莉教授、西安外国语大学张凌教授分别作了《体验认知(体认语言学)的生物哲学阐释》《语言景观之体认地名学研究--以“羊城八景”为例》《体认核心原则的意向性阐释》《中医药“牛黄狗宝”概念体认研究及其英译》《体认语言视阈下的ChatGPT语言生成及性能研究》《Embodied Cognitive Education: Theories and practice in tertiary education》《On the Corporeal Organization of Language》《虚词实译同义优选体认管控论》《体认翻译学视域下中国车文化知识翻译与传播构想》《语法惊异:论体认在戏剧化语言中的体现》《汉语违实句加工的体认语言学研究》《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译的体认解析》主旨发言,围绕体认语言学或体认翻译学与哲学、社会学、教育学、生物学、中医学、汉语言等学科进行了非常有益的跨文科交叉融合创新探讨与研究。
我校中外文化比较研究中心主任李洪儒教授作了《三种类型的基本认知加工》的主旨发言,认为三种认知基本加工不仅仅是逻辑学、分析性语言哲学和语言学中的谓词,而是人类知识建构和发展的支柱,是体认哲学绕不过去的论题。
我校教务处长刘玉梅教授作了《修辞构式的体认图式分析》的主旨发言,报告以体验观、认知参照点和识解理论为框架,考察修辞构式形成的体认图式,指出修辞反映了人们认识和理解自身经验和外部世界的体认图式的异同。
我校英语学院院长赵永峰教授作了《社会体认语言学视域下专名的“通名化”研究》的主旨发言,报告基于体认社会语言学的范畴观,系统考察英语中专名到通名的“转化”路径,助推人们对语言实践及其语言进化的理性思考。
分组论坛环节,六个分会场102位代表宣读了研究成果,他们分别围绕体认语言学的发展与应用、体认翻译学的理论与实践、体认语言学与英汉语对比、体认语言学与二语习得研究、中国车文化翻译与传播研究及体认翻译学与文学翻译展开深入对话,汇报“体认+”学术领域相关研究成果,为体认语言学和体认翻译学创新发展建言献策。
“如何看待学术争鸣?如何平衡跨学科领域的外语翻译和外语教学研究?学术期刊如何更好地引领学术创新探索?”在主编“面对面”论坛上,由我校中外文化比较研究中心主任李洪儒教授主持,《翻译研究与教学》主编康志峰,《当代外语研究》副主编杨明明,《外国语文》副主编李小青,北大出版社外语编辑部副主任刘文静及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西南大区营销部总经理伊静波就把好期刊“政治关”“内容关”“学术关”“文字关”与年轻学者进行面对面交流,对青年学者的帮助引领作用很大。
闭幕式由吉利学院李春兰副教授主持,我校英语学院院长、体认语言学专委会副秘书长赵永峰教授致闭幕辞。他表示,此次论坛面对国际国内局势,主动承担时代担当、对接新文科建设、主动对接外语人才培养、主动引领科研人员四个特征,明确了体认语言学和体认翻译学的探索路径和研究方向,对“新文科”视野下的体认语言学和翻译学前沿探索和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推动意义。大会最后宣布下一届会议由西安外国语大学英文学院承办。
供稿:语言哲学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