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下午,我校2024届优秀毕业生代表座谈会在立德楼C517会议室举行。校党委书记邹渝,校长董洪川,副校长严功军、胡安江,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各学院党总支书记和副书记等与来自各学院的24名优秀毕业生代表座谈交流。会议由严功军主持。
座谈会上,毕业生代表分享了各自的成长经历和学习感悟,讲述了自己未来的发展规划,向母校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成长答卷”。同时,他们也表达了对母校培养和恩师教诲的感恩之情,祝愿学校的发展蒸蒸日上。
英语学院博士研究生毕业生李敏即将前往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从事教师工作。她表示,在老师们的指导与影响下、在母校浓郁学术氛围的环境中,自己收获颇丰,将继续向西进发,努力投身于教育科研领域,为新疆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愿意到基层去亲身丈量祖国的大地。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历代人去拼搏奋进的。”即将前往重庆大足区开始选调生工作的俄语学院硕士毕业生严昕表示,只有愿意让自己成为擘画新时代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蓝图的一点墨,一块砖,家乡才能变得更好。
即将前往复旦读博的国际关系学院硕士毕业生谢乐天表示,他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实践中形成的真知变成论文,成为党和人民需要的真博士、真专家。
连续三年获得本科生国家奖学金,即将前往中国人民大学读研的英语学院王翌多同学表示,自己先后加入歌乐书院“文史哲”通识教育书院班和“数字人文与语言研究”书院班进行跨学科学习,亲身体会到了学校新文科建设学科交叉融合之新、协同育人机制之新、教育教学质量之新。他将不断“走出去”拓宽眼界视野,提升国际传播能力,讲好中国故事。
“我想我可以利用所学的土耳其语,在人类文明、文化领域方面深入研究,为两国间政治与人民关系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曾参与土耳其地震救援的东方语言文化学院王文琪同学讲到,在大三时,他曾随中国蓝天救援队前往土耳其地震灾区进行救援,在救援过程中与当地警民结下了真挚的友谊。
东方语言文化学院马来语专业首届毕业生武晗凯在毕业之际,选择加入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担任海外市场产品管培生一职,并将于明年外派至马来西亚或印尼。他表示,在马来西亚的学习交流让他相信未来中马合作之路会越来越宽,中马人民的友谊会越来越深,更加期待为“一带一路”倡议书写青年篇章。
来自中国语言文化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已被北京大学录取为硕士研究生的邵子涵特别感谢学生处举办的“实践遇见未来”活动,希望这个活动能一直持续下去,为更多初入大学校门的同学带来在川外扎根、生长的力量。她表示,川外的托举让她看到了外面更广阔的世界,以后若有机会,她会回来川外,建设重庆。
连续四年获得重庆市长奖学金的国际学院泰国留学生何德伟表示,他将带着“海纳百川,学贯中外”的校训精神回国,助力中泰文化交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添砖加瓦。
此外,同学们还就读博时间规划、新文科建设、校友资源共享等多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
胡安江对同学们取得的优异成绩表示祝贺。他指出,一切过往皆为序章,未来仍要加油努力,希望同学们走到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能够想起川外老师的谆谆教诲。
董洪川以“大赢家”比喻同学们的成长与收获,以“西出阳关无故人”表达惜别之意,以“天下谁人不识君”表达对同学们的祝贺与祝愿。他寄语毕业生同学们一要明大德,人无精神则不立,青年人必须要爱党爱国,坚定理想信念;二要立大志,心怀感恩,将“小我”融入“大我”,主动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用所学知识报效国家、服务人民;三要担大任,务实担当,保持定力,牢记嘱托,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
邹渝与同学们深情回忆了大学四年的点点滴滴。他指出,每一个人都是平凡人,但是能在平凡当中做出不平凡的事,这才是川外的优秀学子。他强调,大家首先要树立深厚的家国情怀并作为人生的根本遵循。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奋斗首先要勤奋,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去勤奋努力;第二是要“斗”,面对人生当中的困境要去斗惰性、斗不足,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他表示,学校将会持续关注同学们的发展,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做奋斗者,努力成长为让母校骄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供稿:党委学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