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举办外籍师生座谈会 共话外籍人士在渝生活便利度提升

发布日期:2025-04-11 来源: 点击量:[ 86 ]

【字体: 】【 打印此文

为打造更具吸引力的外籍人才生态圈,4月9日下午,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组织召开“外籍师生在渝生活便利度调研座谈会”。来自俄罗斯、赤道几内亚、多哥、卢旺达、吉尔吉斯斯坦、伊朗等国的多名外籍师生代表齐聚一堂,围绕交通、医疗、文化融入等议题展开深度对话。

“重庆的轨道交通四通八达,让出行毫无压力!”来自俄罗斯的学生余皓阳用流利中文分享体验。座谈会上,外籍师生对重庆基础设施、政务服务、文化包容性给予高度评价。卢旺达学生文彬通过短视频向家乡亲友展示洪崖洞夜景,直言“重庆的烟火气最能抚慰乡愁”。来自吉尔吉斯斯坦的外教金淑贤的感悟是:在重庆生活、学习的舒适度很高。她回忆作为留学生刚到中国学习的时候,二维码支付才刚刚开始流行,人们才开始学会网购。而现在,菜鸟驿站遍布社区,甚至深夜两点都能用外卖买药,这真是太神奇了!这些变化不仅让人们生活更方便,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外籍师生们都认为移动支付的普及,让“在渝如在家”成为现实。

针对座谈会上反映的在校学习、生活等问题,国际合作与交流处负责人现场回应,将打通国际处与学院及各部门的联动渠道,建立“外籍师生建议直通车”机制,定期汇总需求并进行反馈;继续开展“国际友人感知巴渝”“中外青年对话论坛”“外籍导师下午茶”等系列活动,让外籍师生融入学校,了解当下重庆,感知当代中国。

当前,全市上下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锚定“教育强国”建设目标,立足重庆“六区一高地”建设中“推进内陆开放国际合作引领区建设”,打造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的城市定位更加明确。此次座谈会通过搭建多元参与平台,将外籍群体从被动“服务对象”转化为主动“治理智囊”,体现了学校治理模式的创新,外籍群体从“服务对象”转变为“治理参与者”,从外籍人士视角补足政策盲区,推动服务精细化,以人文关怀塑造开放包容的国际口碑,形成“引才-留才-用才”良性循环,学校正以“山城温度”书写新时代的开放答卷。

    来源: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责任编辑: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学校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壮志路33号四川外国语大学 联系电话:023-65385238
版权所有@四川外国语大学 渝ICP备12001534 渝公网安备 50010602500177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